本地新闻

首页 > 新闻专栏 > 本地新闻
宽甸县首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成功完成捐献

     近日来,宽甸县牛毛坞镇的刘峻良为救治一名陌生的白血病患者成功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在社会上逐渐传播开来。6月3日和4日上午,宽甸县首例、丹东市第16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63医院完成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6月5日下午,刘峻良和他的母亲乘车从沈阳返回宽甸,县红十字会安排车辆和人员接站,并将他们母子二人送回他的家乡,待休假结束后返回部队。刘峻良的爱心善举感动着接受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一家人,更是感动了社会上很多人,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刘峻良今年20岁,吉林省白城市某武警支队一名战士,2013年夏秋季入伍前,经我县红十字会宣传动员而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简称中华骨髓库),通过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志愿捐献者登记表等信息登记、采集血样等简单程序,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但却不知道真正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一天何时到来。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2年。据丹东市红十字会介绍:2015年4月初,丹东市红十字会收到通知,有一位白血病患者通过在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中检索,初配点位与他相合,需要再进行高分辨检测,这就意味着需要征得刘峻良同意捐献,患者才会有生的希望。按照刘峻良当时填写的志愿者档案信息,经丹东市红十字会联系到他的家人,答复是已经入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其家人说明原因,他的妈妈一听说是让他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由于她事先不了解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予以回绝。为挽救另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他点燃生命的光亮和希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放弃,再次拨通了电话,耐心地向刘峻良父母解释,善良的父母这次没有直接回绝,当她们一听说只有他儿子才能挽救那个白血病人,他们说等考虑一下,并要问问他们的儿子。这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看到了一点希望。由于部队管理严格,只能在周末回复一次电话,父母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儿子刘峻良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没有犹豫就立即答应了,并向连队做了汇报,他所在连队听说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为了救人,表示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市红十字会与他们直接联系沟通,在得到了本人的肯定答复后,加上有了他父母的支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心里有了底,向他所在连队发函,说明情况,因两地相距路途遥远,在采集高分辨检测血样和给他全身体检时,他所在连队还专门派人全程陪伴,在市红十字会帮助协调下顺利完成了高分辩检测及体检工作。这期间,刘峻良经常在休息日打电话,询问自己是否符合捐献条件要求,能不能够捐献,他说,“不知道这事就算了,一旦知道了,也有个心思,他很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一个月过后,丹东市红十字会再次收到了上级红十字会的通知,经高分辨检测以及全身体检,刘峻良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条件,可以进行采集。这十万分之一的机率降临到了这个20岁小伙子的身上,他义无反顾,他说他不怕。6月3日,采集造血干细胞第一天,刘峻良一脸轻松的来到了采集室,他的妈妈比较紧张,辽宁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们陪伴左右,当采集针头扎入到刘峻良的两个胳膊上时,他的妈妈放心了,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骨髓穿刺的概念,其实造血干细胞采集是选择外周静脉血采集方式,全过程也只需3小时左右的时间。在采集当天,丹东市红十字会的领导亲自前往医院探望了刘峻良及家属,同时刘峻良还收到了患者通过市红十字会转递过来的感谢信,刘妈妈看到感谢信后心情激动,热泪盈眶,他为儿子骄傲,同时他们母子更加关心患者的生命健康状况,回复了一封满含深情鼓励的信,让白血病患者振作起来,为了父母为了家庭好好治病,坚强地活着。捐献需要勇气,更需要爱心,刘峻良为给陌生人以生命希望,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揭开生命中更加辉煌的一页,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榜样,在投入军营报效国家的同时,依然不忘用自己的爱心和勇气无私奉献,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也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为中国军人树立了形象。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信息采集是红十字事业核心业务之一,多年来,我县红十字会积极开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宣传、登记、血样采集等工作,共累计登记入库600余人,位于全市前列,此次成功完成我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受到了上级红十字会的肯定。(县红十字会 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