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首页 > 新闻专栏 > 焦点新闻
大爱无疆 ——一名红十字志愿者的博爱情怀

      2017年7月14日,在解放军第463医院血液科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我市红十字志愿者隋兵静静地躺在床上,鲜红的血液从插入他手臂的管子中流出,进入红细胞分离机后再回到体内。上午11时48分,隋兵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梦想。他也因此光荣地成为了辽宁省第171例、我市第17例、2017年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了表达敬意,感谢他的爱心和善举,丹东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石漉亲自赶到沈阳捐献现场进行慰问,并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
     1972年出生的隋兵是伊澜医疗丹东华山医院的麻醉科主任。2006年7月,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加入资料库,并不等于捐献,每一位自愿加入资料库的志愿者都会面临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漫长等待期,隋兵也不例外。2013年,隋兵曾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让他认真考虑一下救助这位白血病患者。身为医生的他最了解病痛者的痛苦,他当时就答应说:“我一定捐!”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原因最终没有实现捐献。
    时隔四年,2017年5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又给隋兵打来电话称,四年前配型成功的患者再一次向他求助,“相信这就是缘分吧,4年的时间我们都在等待着彼此,放心吧!我一定会救他!”接到电话的隋兵既兴奋又激动。
    尽管工作繁忙,隋兵依然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高分辨率采样、体检等工作。检查结果显示,他身体各项指标都合格,适合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并确定最终捐献日期为7月14日。
    在等待捐献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为了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隋兵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徒步锻炼10公里;晚上早早上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即使是30多摄氏度的大热天,他也戴着口罩,生怕被传染上感冒;连吃饭也坚持少吃油腻食物……“我不能让捐献工作在我这个环节出问题。”隋兵说。与此同时,丹东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积极与解放军第463医院医护人员联系、沟通、协调,确保捐献一切准备工作稳妥进行。
    捐献的脚步越来越近。7月7日清晨,在丹东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隋兵踏上了捐献的爱心之旅。服用钙剂、采血化验、注射动员剂、采集干细胞……每个环节隋兵都积极配合。在此期间,丹东市红十字会领导还每天发微信慰问他、鼓励他,打消他可能产生的顾虑。
    7月14日早上8点,隋兵在省、市红十字会领导和单位领导的陪同下开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伴随着细胞分离机长达3个半小时的运转,他成功为白血病患者捐献了290ml造血干细胞悬液,这意味着又一个即将枯萎的生命从此再次绽放。完成血液采集的隋兵精神不错,他笑着对大家说:“我感觉挺好,大家不用担心。”
     其实,隋兵不仅是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还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队成员、医疗志愿队志愿者骨干。多年来,他为我市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多次到社区、学校、机关单位义务为广大市民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讲座,跟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宣传常见病预防知识等,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对于我来说,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救人。我希望在我的带领下,能有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给更多人生的希望。”
    据悉,我市从2004年起建立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以来,市红十字会一直高度重视造血干细胞捐献和宣传工作,每年都会利用世界红十字日、献血者日、志愿者日等重大日子,到学校、机关、社区等地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中来。截至目前,我市已有造血干细胞志愿者1万余人,成功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17人次,可以说,此项工作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仅2012年,我市就成功捐献了6例,其中一人还实现了首例涉外造血干细胞的成功采集。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石漉都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给予******的关怀与鼓励,让他们在为别人献出爱心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红十字大家庭的温暖。